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xlogit.com)◇◇

  铁证如山:论杨瑞龙和刘刚的抄袭

  作者:国人

  此文笔者想表达三个观点:

  1、詹森的结论最具有权威性

  杨瑞龙和刘刚的论文是否属于抄袭,谁能回答?

  《经济学季刊》编辑部当然是没有资格,首先这个被詹森教授称为“剽窃痕
迹明显,大量抄袭” 的论文就被《经济学季刊》编辑部作为优秀论文发表,谁
敢相信《经济学季刊》编辑部的水准;其次,《经济学季刊》编辑部发表严重抄
袭文章犯有失职责任,这一事件对其多少也算丑闻(怎么不学习清华大学开除刘
辉,变丑闻为好事呢?),其更不愿意揭发;最后,2004就有人向《经济学季刊》
编辑部揭发,可是并没有公开的调查结果和严惩抄袭者,《经济学季刊》编辑部
已经犯有一定庇护抄袭的责任,让庇护者当法官,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。

  詹森是论文作者,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,美国院士,在世界最权威的数据库
ISI高引用者数据库(http://hcr3.isiknowledge.com/home.cgi)中,詹森的引
用次数已经大大超过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金融学家Myron S. Scholes, 
Robert C. Merton, William F. Sharpe。只有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经济金融学
家Merton H. Miller可以与其相当。象詹森一样对现代金融贡献巨大的学者世界
屈指可数。

  另外,詹森教授与中国学术界没有任何联系,没有在大陆学术刊物上有任何
发表,至今中国都没有来过,与此事件的调查的结果没有任何利益的冲突。因此,
詹森是此最有资格的评判者,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首先与詹森取得联系的原因。

  下面詹森教授的揭发信原文的一段,已经回答了杨瑞龙和刘刚的论文是否抄
袭的问题:

  “杨瑞龙和刘刚的文章剽窃痕迹明显,证据毋庸置疑。杨瑞龙和刘刚把他人
的成果据为己有,大量抄袭我作品中的内容和图表而不加注明。在专业的学术界, 
有众所周知的国际学术行为标准。剽窃,尤其是如杨瑞龙和刘刚此例之明显剽窃,
直接严重地违背最基本的学术标准。这属于盗窃,简单、明了,必须予以纠正。”

  并且在首次揭发的帖子中也说了,不但抄内容,还抄图。

  “杨文在讨论代理成本与信息成本的关系时完全抄袭詹文(英文版)17页到
21页内容,包括杨文中图,完全抄袭詹文图一(FIGURE 1)。尽管如此,杨文并
没有在论文中指出这些思想是由詹文首先提出。”
  
http://www.xys.org/xys/ebooks/others/science/dajia5/yangruilong.txt

  这个信绝对是詹森教授亲写,有詹森教授亲自签名,具有法律效力,本文有
其PDF扫描件(同样具有具有法律效力);另外,通过帖子列出的詹森的个人网
址,可以发现詹森的电子信箱:mjensen@hbs.edu. 任何人都可以去核实,方舟
子已经调查过属实才在新语丝发表这个帖子的。

  附件有很多网友对抄袭问题的认真评价,可做参考;

  2、杨瑞龙绝对是抄袭的主要责任者

  杨刘二人是师生关系,有人猜测是刘刚发表,杨不知情。但是,此文杨瑞龙
绝对是抄袭的主要责任者。

  首先,他是第一作者,应该承担第一责任,该文又是发在邻居学校北京大学
创办的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杂志上,他可能不知道吗;其次,下面北大的网页“首
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”
(http://www.bimba.edu.cn/NewsCenter/NewsView.php?ChannelID=4&NewsID=7
54)表明杨瑞龙在国内重大会议2001年10月的“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”上单独
演讲了本文,当时其他经济学家(林毅夫、平新乔,张军等)在同一会议室演讲
了其他论文,杨文是作为大会优秀论文(拜托一些中国的经济学家的卓越眼力)
被选入《经济学季刊》发表的,不可能连自己在重大会议上演讲过的论文都不了
解,还是那句话,除非再次拜托太阳从西边出来。

  总之,舍车保帅的伎俩此处是绝对行不通的。

  3.刘刚所称“没有看到詹森教授的文章,抄袭纯属巧合”的言论是荒谬的

  詹文于1992年发表于英国BLACKWELL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的〈CONTRACT 
THEORY〉。该书的中文版已经与1999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,中文译名为《契
约经济学》(李凤圣主译),为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之一,由于该书的作者不
但空前的汇集了几乎所有的契约经济学大师(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:科斯,
加里·贝克,斯蒂克利茨;哈佛经济系前主任哈特,麻省经济系主任Holmstrom,
威廉姆森,宏观经济学家霍尔,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等),而且水平极高,是契
约经济学的承上启下的巨作之一,因此该书一在国内出版,立即受到欢迎,成为
此类书籍的畅销书。杨文发表的2002年,此书已经为国内经济学界所熟知。最后,
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是国内制度经济学方面最重要的翻译系列,被国内不少大
学的研究生列为必读书籍。

  做研究之前,连最重要的相关中文文献都没有看,这叫做研究吗?还是高中
生做作业。杨瑞龙和刘刚都在简历中都声称是从事制度经济学、现代企业理论的
研究,连最重要的相关中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都没有看,这可能吗。

  况且任何抄袭者都可以辩解抄袭只是巧合,如果让这种荒谬的辩解得逞,那
世界上就全部是抄袭横行了。

  最后,学术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最重要一步,笔者既然献身经济学研究,则必
将与经济学界学术腐败为敌,不惜代价。

(XYS20060519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xlogit.com)◇◇